清朝历史

【清(1636~1911)】

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由满族统治者建立。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),努尔哈赤称汗,国号大金(史称后金)。明崇祯九年(1636)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。1644年清军入关,确立对全国的统治。宣统三年(1911),辛亥革命推翻清朝。翌年清帝被迫逊位。

  清代的文化,丰富绚丽,流派众多,人才辈出,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。清初,一度产生幼弱的民主启蒙思想,但思想文化界仍不能冲出儒家的樊笼。

  清初的学术思想

  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活跃、最繁荣的时期之一,出现了以黄宗羲、顾炎武、王夫之、颜元等为代表的许多杰出学者。他们开创了与宋明理学相对立的新思潮、新学风。清初思想家在历史学、地理学方面也做出了贡献。黄宗羲的《明儒学案》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史。顾炎武作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,开地理研究之先河。清初思想家对现实持激烈的批判态度,提出新颖的见解,使当时的思想界十分活跃。

  清前期的文化政策

  在清朝的高压政策下,思想家们埋头古籍,变得谨小慎微。清朝为了巩固思想统治,笼络知识界,大力尊孔崇儒,程朱理学被视为孔子的真传、儒学的正统,四书及五经中的一部分均以朱熹的注释为准。清朝的统治安定以后,大规模编纂书籍,最著名的有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和《四库全书》,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。但在编纂过程中,清政府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,大批书籍被认为对清朝统治不利,遭到销毁或篡改。除了传统的儒学以外,很多外国耶稣会传教士来华,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文化,但清廷未用力提倡,知识界沉溺在儒家经典中,不了解西方科学的内容和价值。清朝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十分严厉,发生了许多次文字狱,惩治极重,株连极广。文人士子,惴惴自危,只得埋首故纸堆中,使知识界思想麻木。

  汉学的兴起

  乾隆时,汉学兴起。这一学派以儒家经典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,考其真伪,正其讹误,辨其音读字义,校勘异同。乾嘉之际,汉学大盛,治经、考史、文字、声韵、天文、历算、地理、金石以及目录、校勘、辑佚、辨伪、版本等学蔚起,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。鸦片战争前夕,一个新的学派开始兴起,这就是清今文经学。

  清前期的文化成就

  清代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新的成就,并开始接触西方科学技术,但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先进国家。

  ①文学艺术。清初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,如诗人屈大均、陈恭尹、顾炎武、归庄、钱澄之、杜硙。另外还有一些著名诗人,如钱谦益、吴伟业、王士禛和赵执信。词人有陈其年、纳兰性德、朱彝尊。散文家有侯方域、魏禧、汪琬等。清初的戏曲界,有洪踦的《长生殿》和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,堪称双璧。清代中期,著名诗人有沈德潜、袁枚、翁方纲等。文章则有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的桐城派,对后世影响甚大。清代文学成就最大的是小说。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借妖狐鬼魅,写世态人情,寓意深远。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笔锋犀利,讽刺深刻。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。清代的绘画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。清初四僧,即渐江、石鳛、石涛、朱耷,笔意高远,画风苍劲。画坛正宗,推「四王恽吴」,即王时敏、王鉴、王翚、王原祁、恽寿平、吴历。清中叶,有扬州八怪汪士慎、黄慎、金农、高翔、李鱓、郑燮、李方膺、罗聘,师法自然,极富情趣。还有西方来中国的画家郎世宁,供奉内廷,创作了许多描写战功、朝会和人物的画幅。

  ②科学技术。清代,官方和学术界都不重视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,故这方面的成就不大,但在某些传统的科学技术领域中比前也有所进展。在历法方面,清初改用利玛窦、汤若望等编著的《时宪历》,吸取了西方的天文理论和计算方法。当时的天文学家、数学家王锡阐、梅文鼎等颇能中西兼采、潜心天算,做出一定的成绩。另一受西方影响较大的是地图测绘学。康熙、乾隆时,国家统一,版图巩固,始绘制全国和各地的地图,派人到各处实地测量。在器械方面,也引进了西方的制造技术。但中叶以后,国家承平,只强调刀矛骑射,不重视火器的改进。中国不乏聪明才智之士,能制造各种精巧的器具、机械,但被视为奇技淫巧,得不到提倡和推广。农业方面,清代有《授时通考》、《广群芳谱》、《补农书》等著作,详细论述了各种作物的栽种和农业生产技术。医药学方面,名医徐大椿、喻昌、柯琴等,对古代医学典籍的注释作出了贡献。叶天士、吴瑭等开创了温病学派。王清任、王维德在外科领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。建筑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宫殿、园林、寺庙、宅宇、城垣的建筑,盛极一时。外国传教士蒋友仁、王致诚带来了西方的建筑技术,设计了圆明园内西洋楼、大水法等建筑群。

 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发生、发展

  随着新经济、新阶级的出现以及国外科学、文化的传入,中国的知识界也发生急剧的变化。魏源提出「师夷长技以制夷」。此后,知识分子中要求学习外国、进行改革的思潮日益高涨。戊戌变法以前,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家有薛福成、马建忠、王韬、容闳、郑观应、何启等人。中日甲午战争后,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,使改良主义的思潮进一步高涨。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维新运动,其主要代表有康有为、严复、谭嗣同、梁启超等。这些思想家和他们的著述、译作在社会上发生很大的影响,形成一个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。

  近代知识分子的出现和新学的传播

  近代知识分子是在国家危亡的形势下产生的,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,又接受外国科学、文化的影响,活跃、开放、勤奋。但他们又和封建的传统儒学有血缘关系,头脑中的新思想和旧思想并存。他们和劳动群众缺乏联系,实践能力差,政治上不够成熟。随着近代知识分子的增长,西方的思想迅速传播,在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形成西学和中学、新学和旧学的尖锐对立。一批既有旧学根基又受西方影响的学者脱颖而出。黄遵宪等倡诗界革命,反对陈腐的同光体。以后又出现了宣传反清的爱国革命文学团体南社。清末的谴责小说风行一时,出现了李伯元、吴趼人、刘鹗、曾朴等作家。还有林纾、曾朴等致力于翻译外国小说,许多世界名作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。

 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。在它统治期间,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入关后,清政府致力于恢复生产,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。到康雍乾统治时期,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繁荣,在政治上制定了各项典章制度,矛盾相对缓和,秩序比较稳定,国力臻于鼎盛。清朝前期总结了中国历史上统治的经验教训,决策施政,经过深思熟虑而审慎从事,威权专一,令出法随,取得了重大的治绩。清朝最突出的贡献是统一全国,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,最后奠定了中国的版图。清朝在历史上既有光辉的贡献,也有反动、落后的一面。清朝政权是满汉统治阶级的联合专政,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极为严重。在高度集权的统治下,清政府实行高压政策,滥施专制淫威。在对外政策方面,又自我孤立,虚骄自大,执行闭关政策,限制中国人和外国接触交往,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。清朝前期的治绩,十分突出,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。但如果同当时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比较,则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成就可谓处于相对停滞状态。但中国却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酣睡,不了解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到了鸦片战争时,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,从此,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清朝政府曾企图振作自强,但它只能勉强地做些枝节的改变,而顽固地拒绝根本性的变革。在列强进一步侵略面前,使国家和民族处在帝国主义瓜分宰割的危机之中。20世纪初,全国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浪潮,在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,清朝政府终于被推翻,建立了共和国。清朝的覆灭虽然并没有解决中国的根本矛盾,但在中国大地上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我们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sundong.top/index.php?m=home&c=View&a=index&aid=414

诗文

名句

诗人

成语

友情链接: 清北互联官网 扶摇升学 清北互联 作文网 教学资源网 福音 爱尚资源网 古诗词网 站长教程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北京瀚超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| 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2023037521号-5邮箱:437021485@qq.com